眾所周知,袁大頭在我國歷史有著重要的地位。袁大頭在近代幣制變革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是中國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,影響最大的銀元幣種,是初入門銀元收藏愛好者的首選對象,也是眾多銀元愛好者共同的選擇。在袁大頭的四個不同版本中,“民國三年”、“民國九年造”及“民國十年造”經(jīng)常被看到,尤其是“民國三年”版本最多,存世量最大,“民國八年袁大頭”卻很罕見,究其原因,是由于當時的幣制整理決定所影響的。
民國八年袁大頭存世量為何少?
民國三年,北洋政府新公布的《國幣條例》對于新鑄銀元只做了重量、成色的特殊要求,但在“型式”上并沒有明確的規(guī)定,但當時的國幣鑄造機構(gòu)并不只有天津鑄幣總局,各省也參與了鑄幣,這也是民國三年袁大頭版本眾多的原因之一。民國八年四月,考慮到銀元發(fā)行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,北洋政府幣制局擬定《改鑄暨鑄造銀元辦法》五條,打算整理幣制,并交由袁世凱批準辦理。該條例中規(guī)定了“應(yīng)每年頒發(fā)模型一次,注明民國某年字樣?!钡駠四辏捎跉W戰(zhàn),鑄模所用進口鋼材短缺,發(fā)行一再延后,完成時已到民國八年年底,幣模再次被更改為“中華民國九年造”,材料短缺,生產(chǎn)時間短,因此民國八年袁大頭發(fā)行量較少。